1、 打盹

不妨在一些場合如家中、辦公室、走廊、汽車裡打盹,只需10分鐘就會使你精神振奮。

 

2、 想像

想像一個你所喜愛的地方,把思緒集中在所想像的事物,並逐漸入境,由此達到精神放鬆。

 

3、 按摩

緊閉雙眼,用自己的手指尖用力地按摩前額和後脖頸處,有規則地向同一方向旋轉。

 

4、 呼吸進行淺呼吸

replay5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常有人與我討論,既然你們諮詢師是一些人格相對完善的人,而且又有著較強的愛心,為什麼還要在諮詢中收費並且收較高的費用,這不是與你們所追求的理想相違背的嗎? 我做過十一年的老師,二十多年前出身的老師是比較羞於談錢的。

當我進入諮詢師的行列,當初選擇諮詢師這一職業的意識層面的理由更讓我羞於談錢,因為當初是抱著熱愛心理諮詢事業並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更多更好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目的去努力學習心理諮詢技術的,有著這麼美好的願望,使我在開始接觸諮詢的一段時間內無法去面對收費的諮詢,而更多地免費為各類求助者提供著服務。

但是漸漸地,我發現自己開始出現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心理動力上出現了耗竭的感覺,從內心深處強烈地感覺到了一種倦怠感。在我學習諮詢的時候,我的老師告訴過我一句話:做一個真正的諮詢師必須要面對三種考驗,一是金錢,二是性,三是生死。我熱衷於做免費的諮詢、熱衷於到處獻愛心羞於談報酬,這本身就是沒有通過金錢這一關的考驗。

每一個來求助的來訪者中,都會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無法或不願去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份責任,因為承擔不了或逃避承擔,所以他們會選擇讓別人去代替他們承擔本應該他們自己承擔的責任,不願意接受收費的諮詢只願意享受免費的服務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而在某種程度上,諮詢師的羞於談錢部分地助長了他們的這種依賴與逃避,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看,這才是真正違背了諮詢的原則。

但是要讓一個諮詢師從內心裡去領悟收費的意義和必要性,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在我們中國這樣一個講奉獻的國度更是如此。直到有一天我的督導老師問我:當你只剩下愛心的時候,你拿什麼去奉獻你的愛心?我的心中才開始雪亮,當我連對自己都沒有愛的時候,我對別人的愛心又從何而來?

我之所以那麼熱衷於奉獻自己的愛心,就是因為把自己當作了聖人,當作了別人的救世主,而忘記了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只是一個有著心理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普通人而已。那些來求助的來訪者,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就是把自己看得太低了,恰恰沒有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人來看待,如果這樣的來訪者遇到一個也沒有把自己當作普通人看待的諮詢師,不知是福還是禍?

還有許多的諮詢師像我以前那樣在羞於談錢,並把這種行為當作一種高尚的人格去看待,或許有一天他們會開始正視和接納自己的需要,不僅是精神層面的,更有物質和生理層面的需要,只有當他們把自己當作一個正常的普通人去看待的時候,那些來求助的來訪者才真正地有福了,因為他們才真正有機會可以朝一個正常的普通人的目標去努力。

只是這樣的領悟並不是靠道理可以講通的,因為那是一個諮詢師成長所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就像破繭而出的才可以成為美麗的蝶,不然就只能成為蛹一樣。因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諮詢師,所以我才需要不停地努力。

 

徵信社 徵信 徵信社 徵信 論壇 論壇 論壇 論壇

replay5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叫鮑威爾·達爾的美國婦女,她只有一隻眼睛,而且視力極差幾近盲人。但她不願生活在別人的同情中,小時候她很想和其他孩子玩“跳房子”的遊戲,卻看不到地上的線,於是她常常一個人趴在地上找劃在那兒的線,並記下線的位置,然後再和小朋友一起玩,居然成了此中專家。她看書非常吃力,每次都得將書舉到靠近眼睫毛的地方才行,然而由於她在家裡一直堅持讀書,最後她竟得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並成為一所學院的新聞與文學教授。

是什麼力量支撐著達爾克服了常人所難以想像的困難而達到了人生輝煌境界的呢?一般情況下,我們總會這樣理解:不屈服命運、信心與勇氣、毅力等等。然而事實似乎並非僅僅如此,達爾在她所著的《我想看》一書中這樣寫道:“在我內心深處,一直隱藏著對眼盲的恐懼。為了克服這種念頭,我選擇了歡樂,近乎嬉鬧的生活態度。 ”

達爾是快樂的,因為她趴在地上尚能看到那條線,把書舉到眼前尚能讀到文字,至於成了“跳房子”好手,獲得了學位,做了教授,不過是快樂所帶給她的人生禮物。她從不抱怨生活,相反地,她不斷地從自己那殘缺的生活中獲取樂趣,而且正是這種樂趣的存在,才使得她努力地生活著,一步一步地朝人生的高處走去。

和達爾比起來,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幸運的,因為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跳房子”和看書。然而,我們是否也常常像達爾那樣感到快樂?快樂隱藏在瑣碎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更多的時候,它不是財富,不是權勢,而是一顆積極向上的健康的心靈。

 

徵信社 徵信 徵信社 徵信 論壇 論壇 論壇 論壇


replay5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知道,蔡志忠是一個著名的漫畫家,他的漫畫曾經風靡了全世界。但是,您是否知道?蔡志忠是很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在教育子女方面他很有自己的想法。他有一個信念――讓孩子快樂地成為他自己,因為父母並不是孩子本身,父母是不該決定孩子的選擇和前途的。

一次,蔡志忠的夫人到法國出差,於是蔡志忠擔任了接送孩子上鋼琴課的責任。車到了鋼琴學校門前,女兒卻坐在車上悶悶不樂,不想下去。蔡志忠問女兒:“為什麼不高興?”女兒說,自己最想學的不是鋼琴,而是笛子,可媽媽卻覺得女兒該學鋼琴,因為在媽媽看來,學鋼琴比學笛子有用。蔡志忠聽完女兒的話,二話沒說,便把車掉回頭,一路開回家。女兒對爸爸的做法有些擔心,不禁問爸爸:“媽媽剛交了4000元學費,如果不學鋼琴,人家也不退錢,那怎麼辦?”蔡志忠說:“那隻好算了。”女兒又問:“媽媽回來埋怨怎麼辦?”蔡志忠說:“什麼也沒有你的快樂重要。”

4000元,對於很多家庭都不是一個小數目,但蔡志忠卻認為,如果節省一點,少買兩套衣服,少吃幾次大餐,錢就可以賺回來,而孩子的快樂是用錢所買不到的,童年也是不會重來的。如果強迫孩子學習一些她所不喜歡的東西,那將會抹殺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變得沒有自己,只能聽從大人的意願。蔡志忠認為這是教育最大的失敗。

為了讓女兒更好地懂得成為自己的重要性,在女兒生日的時候,蔡志忠還送給她一個小故事。他說:從前,有一棵很小的蕃茄樹,安靜而快樂地生長著。但是人們都告訴它,只要它努力,就可以長得大,結的果實會像西瓜一樣大,像香瓜一樣香,像蘋果一樣營養豐富。於是,小蕃茄很努力地吸取營養,很賣力地做體操,運動強身。結果,它的果實仍然只是小小的蕃茄。而且,最糟糕的是,現在的小蕃茄樹不再以為自己是蕃茄樹了,它到處誇耀,說自己是一棵西瓜樹、蘋果樹。

蔡志忠還告訴女兒,千萬不要把內在的自己交給別人,不要用精神上的痛苦來換取物質上的滿足。他給女兒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蔡志忠家的新店裝潢即將完成的時候,一位50多歲的木工師傅發現蔡志忠竟然忘記了大門的設計。當他把這個發現告訴蔡志忠的時候,蔡志忠將大門的設計交給老木工師傅全權決定,任憑師傅高興,他絕對尊重師傅的設計,事後絕不後悔,也不更改。老師傅聽了這個決定,特別高興,他將所有的工作都交給了別人,自己則很專心地像生養一個孩子般地竭盡全力。結果,僅用了3天的時間,新店的大門就設計好了,還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那位老師傅對蔡志忠說,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最高興的3天。因為以前自己一直是按照別人的設計圖紙施工,儘管可能圖樣很差,他也只能“聽命行事”。只有這一次,他真正地做了一回自己。

讓孩子成為他自己,這是多麼深刻的哲學思想,也是多麼深刻的教育理念!蔡志忠的女兒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位偉大的父親。放眼觀察周圍,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成為他自己?相反,您卻會看到許多人沒有自己,做什麼都“一窩蜂”:人家炒股,自己也炒股;人家的孩子學鋼琴,自己的孩子也得學鋼琴;人家的孩子是個小畫家,自己的孩子至少也得成個小書法家吧?這種盲目跟進的現像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俯拾皆是。

也有一些父母,把孩子當成工具,讓孩子來實現他們未完成、或者不可能完成的夢想,要求孩子為自己掙一些面子。其實,這也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因為孩子的生命不是為父母而生存的,而是為他本身而生存的,父母不過是陪孩子走一段人生之路而已。還有的老師,以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就讓孩子背老師寫好的範文,讓孩子說老師教好的套話,讓孩子按照一個統一的標準解答問題,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使孩子失去了他自己。

當我們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長之路,這麼多年來,我們是否想過“我是誰”這個簡單的問題?我們是否問過自己“我從何處來,我又要到何處去”這樣的問題?同樣,當我們做了父母,我們是否能用平等的觀點看待孩子,教會孩子多想想“我是誰”,給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上帝”的機會?

幾千年來,人們總是鼓勵自己的孩子上進,上進,再上進,卻很少教會孩子評估自己的實力,教會孩子給自己訂一個實際一些的目標。其實,正確評估自己,真正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快樂踏實地做好自己喜歡又有益於社會的事情比什麼都重要。

replay5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曾經做過一個試驗,將三杯米飯貼上不同的標籤:表揚、批評、不理。每天對著貼有不同標籤的米飯說不同的話,對著貼有“表揚”標籤的米飯說讚美的鼓勵之詞,對著貼有“批評”標籤的米飯不停地責難,而對貼有“不理”標籤的米飯什麼都不做,置之不理。幾天以後結果讓人吃驚,貼著“批評”標籤的米飯有些發霉了,而貼著“表揚”標籤的米飯卻很好,最讓人意外的是那個貼著“不理”標籤的米飯已經腐爛發臭了。

沒有哪個孩子是甘於平庸的,之所以現在不積極努力,不是因為他天生沒有理想,而是在他曾經為了理想努力奮鬥的時候、取得小成績的時候沒有人肯定,做錯的時候也沒有人指導,他就是那杯沒有人理睬的“米飯”。要想讓米飯不腐爛發臭,就得經常鼓勵它,對待孩子也一樣。這個道理相信不說大家也都知道,那究竟應該怎樣激勵孩子呢?

去年有個初中學生的家長來諮詢,他覺得孩子學習不好,擔心這樣下去會走下坡路,到最後影響中考,所以想給孩子做一對一的輔導,把各科成績都提高一下。可是孩子就是不同意,家長說這孩子沒有上進心,就知道玩,希望我能幫他說服孩子。

不能偏聽家長的一面之詞,於是我先看了看孩子的各科試卷,果然家長沒有說錯,孩子成績確實不好,不僅僅是偏科。為什麼這樣的孩子死活不願意接受輔導呢?我把孩子叫到一邊,問了問他的學習情況,他自己也承認學習不好。於是我問:“你自己也覺得不太好,那你為什麼不參加補習呢?”

他答:“不願意學。”

我接著問:“為什麼不願意學呢?”

他說:“懶,學不會。”

我忍不住笑了:“小人兒還真坦誠啊!那如果老師願意幫助你提高呢?”

“嗯……”他想了想,沒說出什麼。

我於是又說:“我找一個特別強又特別有耐心的老師幫助你提高成績。他的水平可高了,能讓你一個月內就提高好多分,到期中考試的時候你的成績就會突飛猛進,你就會像一匹黑馬,一下子在班級裡突顯出來,讓老師大吃一驚,讓所有同學都對你刮目相看,你想要那種感覺嗎?”

replay5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寶寶跟媽媽最親,特別粘我。”有的媽媽甜蜜的抱怨;

“我的寶寶根本不找媽媽,卻追保姆。”有的媽媽不無煩惱;

“我離開時寶寶大哭,回來後寶寶卻不找我。”有的媽媽滿懷不解。

媽媽們對此不知所措。殊不知,這都源於寶寶對媽媽的“ 依戀”。正確面對“依戀”,媽媽才能給寶寶安全的愛。 (故事)寶嘟兒和寶嘟兒媽的“戀情”

隨著寶嘟兒一天天長大,寶嘟兒媽準備上班了。可是煩惱的事情也就接踵而來。寶嘟兒成了媽媽的“小膏藥”。只要媽媽不在身邊,再有趣的玩具都無法安慰他,一雙大眼睛總是到處尋找媽媽的身影,緊張、焦慮,又哭又鬧不肯吃飯。媽媽回來後他卻又發脾氣,推開媽媽,好像在懲罰、抱怨。

寶嘟兒媽被他纏得痛苦不堪,尤其是早晨出門前,就像生離死別一樣,寶嘟兒哭得“肝腸寸斷”,寶嘟兒媽也急得滿頭大汗,到了公司還偷偷抹眼淚,幾次被同事撞見,直勸說她去看心理醫生。寶嘟兒媽內心也開始打鼓:孩子這麼依賴自己,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問題?真的要去看心理醫生?

在心理學上,媽媽與寶寶的這這種關係被稱為“依戀”。

依戀是嬰兒尋求並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聯繫的一種傾向。主要存在於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指母親)之間,是嬰兒尋求與母親保持親密聯繫的行為傾向。依戀主要表現為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學語、抓握、身體接近依偎和跟隨行為。母嬰依戀是母嬰之間一種積極的、充滿深情的情感聯結。

 

認識依戀 給孩子愛的基礎

replay5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孩子分離時的焦慮,很多年輕媽媽都以妥協告終。這是因下面的一些錯誤想法。

 

孩子什麼都不懂

非也。情緒是瞞不過孩子的,孩子有能力很清楚地識別大人的情緒。爸爸媽媽在很生氣的時候,儘管盡力地壓制著怒火,但是孩子仍然會突然變得小心了。同樣的道理,寶嘟兒媽心裡覺得孩子粘著自己,和自己親,同時可能也包含了對寶寶的擔心、憂慮。儘管隱藏這種情緒,孩子仍然會發現。他會知道“媽媽喜歡我依賴她”,也會感到媽媽的擔憂,在潛意識裡形成“只有媽媽在身邊才安全”的感受。這種母子的互動形成了相互的強化鼓勵,使得分離焦慮越演越烈。

 

低估孩子發展的力量

寶嘟兒媽會感到緊張,完全是因為寶嘟兒的依戀被看成了一個問題:要是寶寶總這麼依賴,怎麼能行呢,他什麼時候才能粘人呢。事實上,孩子可能過一陣就有所改進了。在東方人的家庭氛圍中很少有父母非常確信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解決問題,而實際上是父母的干預也許沒有那麼重要,寶寶自己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寶寶可以恰恰是改變互動循環的第一步。

 

依戀僅僅是寶寶賴著媽媽

研究表明,依戀起源於母親對孩子依戀。依戀是母嬰之間相互強化互動的產物。對於寶寶來說,媽媽是照顧者,而寶寶是被照顧者。而事實上,不僅寶寶心理上需要媽媽的照顧,而媽媽也需要寶寶依戀來體會“被需要”。有時後我們在責備寶寶粘著自己,可能恰恰是我們不肯放開手,不捨得讓寶寶獨立成長的緣故。

replay5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健康廣義上講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對於增進心理健康,英國政府的心理幸福感計劃在研究了400多名世界各地科學家跨學科的工作成果後發現,對幸福感來說,也有五種必需“營養素”。

 

1.經常聯繫周圍的人

你的家庭、朋友、同事還有鄰居。把這些人當作你生活的基礎,並且花時間維護、發展和他們的聯繫。

 

2.讓身體動起來

去散散步或者跑一圈,去騎自行車,跳舞,打球等等。總之,重要的是要找到一項適合你的時間機動性和身體情況的運動,而且要是一項你真正喜歡的運動。

 

3.用心觀察周圍

留心那些不經意的美麗,觀察那些不同尋常的事物,捕捉那令人驚艷的一瞥。留心季節的更替。享受生活的每一刻,無論你是走路去上班,吃飯,或者和朋友聊天。

replay5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時候,過去是無從想念的。遺失了發黃的照片,遺失了曾經保存很久的東西,遺失了枯萎的記憶。伸出手,抓不到任何東西。

     也許,總有些東西會留在生命最深處,深深淺淺的痕跡,當心輕輕拂過,已不會感到疼痛,只有一份麻木。喝著咖啡,苦苦的滋味。快樂與憂傷,一切都已成為過去,依然能感受到的那份真實與感動、虛偽與悲傷。眼淚,悄悄滴落在咖啡裏。

     記得有人說過:"當你的眼淚忍不住要流出來的時候,睜大眼睛,千萬別眨眼,你會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過程。心,在眼淚落下的那一刻變得清澈明晰!

    愛久了,成了一種習慣;痛久了,成了一道刻痕;恨久了,成了一種負擔。沒有了激情的愛情,從火熱走向平淡,或許就是我們一直在追尋的一種永恒。雖然,我們都不知道,這份平淡還是不是會那麽讓人心動。只是等待,無論時間是否沖淡了一切,心,卻在它原來的位置,以固執的方式、速度執著地跳著……

      一個人在你的一生中,遇見一個懂得用心愛你或是遇見一個值得你用心去愛的人,

replay5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erry是美國一家餐廳的經理,他總是有好心情,
當別人問他最近過得如何,他總是有好消息可以說,
他總是回答『如果我再過得好一些,我就比雙胞胎還幸運囉!』
當他換工作的時候,許多服務生都跟著他從這家餐廳換到另一家,為什麼呢?
因為Jerry是個天生的激勵者,


如果有某位員工今天運氣不好,Jerry總是適時地告訴那位員工往好的方面想。

replay5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